很多朋友來都會問我:當你的客戶接受按摩時哎哎叫,你一定覺得很有成就感吧!
當真如此嗎?這個念頭讓我想跟大家淺談一下,療程室裡的治療師,我們的成就感究竟是建立在什麼上面呢?
套一句史瑞克說的話:我們治療師就像洋蔥一樣,是有層次的。
🧅第一層
剛開始執業的治療師,很有可能因為按摩手法的精確,很成功的掌握住了病灶的部分,讓患者大呼:「就是那裡!」而產生了成就感。但這危險的地方在於,治療時為了要得到患者強烈的回饋,而在下手時不知收放,容易過度操作,只為了聽到他手下的個案發出強烈的呼喊來滿足他內心需要被肯定的那一塊:「我很內行,很專業!」
🧅第二層
累積了一些經驗的治療師,逐漸開始覺悟到,自己追求的目標應該是解決個案的問題,而不是在藉由處理問題的過程,個案產生的反應,達到內心的滿足。
這彷彿已經超越了第一層的表象,但其中需要釐清的是,是否只有這位治療師能解決這個個案的問題,解決個案的問題又是否是治療師的責任呢?
如果雙方不能在這個問題點上有所釐清,當治療師永遠提供解決方法,個案的問題永遠都有一個地方可以得到解脫,治療師也許可以滿足他內心想要付出,作為不可取代被需要的那一塊,但是當個案跟治療師之間形成互相依賴的關係,無形間會阻礙個案真實的成長。
🧅第三層
真正健康的治療師與個案間的關係,應該是透過治療師的引導,讓個案能夠認識真實的自己,並且發現自己需要改變、超越的癥結,並且能實際的踏出那一步化為行動,而在一切的行動之後能夠接受所有的結果,無條件的愛自己。
治療師作為一位引導人,其目標在讓個案打破盲點,看到自己所不能,也不敢看見的部分。在這裡治療師不會黏著在關係之中,抱持任何「非如此不可」的想法,而是藉由如實觀照這一切,讓療癒的力量從內而外的發生。治療師是管道,而不是執行者,所有的療癒,都應該從自己的內心出發。只有當治療師能夠放下一切執著,不在乎成敗,才能夠作為中空管道,才能清楚觀照,確實傳達。
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這就是現階段的我,能夠與大家分享的,治療師的三部曲。
心泊運動按摩 SmipleSportsMassage
心泊位於捷運景安站附近,鬧中取靜。依照您的身心需求,量身打造屬於您的香氛與療程。這裡沒有銷售課程的壓力,也無須擔心被推銷產品,您所需做的就是放下外在的喧囂,回到身體的原點。 讓心停泊,原來一切都可以如此簡單。
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2019年11月7日 星期四
為什麼心泊不使用按摩槍
很多朋友都問我為什麼不用按摩槍呢?
這個問題其實認真回答起來,又是一篇千字文。
簡單的說有以下幾點原因:
1️⃣美感問題
我心目中理想的徒手按摩並非完全的功能取向。一個好的療程應該兼具身心靈的整合與放鬆,按摩槍雖然在點狀操作上有很高的效率,但要讓身體在線與面上,有更完整的連結感,還是需要按摩手法的操作。藉由帶有韻律感的大面積推撫上油,整合身體感覺,刺激副交感神經,達到完整的放鬆效果。
2️⃣手感回饋
按摩槍的操作無法比擬徒手接觸,第一時間可以接受肌肉質地的回饋,輕重緩急,可以隨時視狀況調整。雖然操作按摩槍時可以透過另一手隨時檢查肌肉狀況,但如此的作法依舊無法在第一時間可以做到最好的調整。
3️⃣技法多元
雖然按摩槍有各種功率與按摩頭可以交互使用,但這些組合畢竟不如按摩師的雙手,能創造各種適合您狀況,獨一無二的技法。按摩槍的各種組合仍是建構在藉由震動來放鬆肌肉的基礎上,相當單一。
4️⃣效果持續
按摩槍的高效率雖然在使用後立見成效,但並無法維持太久。也許訓練藉由按摩槍前當作熱身或打開活動度,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但要做到全面的放鬆恢復(Recovery )稍嫌薄弱,這正是徒手按摩可以做到而機器不能的部分。
說到底,您是人,而非機器。種種精巧微妙,終究要藉由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信任,才能滲透到底層。我相信美感能夠療癒,我也相信有溫度的撫觸勝過冷硬的按摩槍,我相信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身心靈上能夠帶來的提升,其珍貴之處是機器永不能及的部分。
這個問題其實認真回答起來,又是一篇千字文。
簡單的說有以下幾點原因:
1️⃣美感問題
我心目中理想的徒手按摩並非完全的功能取向。一個好的療程應該兼具身心靈的整合與放鬆,按摩槍雖然在點狀操作上有很高的效率,但要讓身體在線與面上,有更完整的連結感,還是需要按摩手法的操作。藉由帶有韻律感的大面積推撫上油,整合身體感覺,刺激副交感神經,達到完整的放鬆效果。
2️⃣手感回饋
按摩槍的操作無法比擬徒手接觸,第一時間可以接受肌肉質地的回饋,輕重緩急,可以隨時視狀況調整。雖然操作按摩槍時可以透過另一手隨時檢查肌肉狀況,但如此的作法依舊無法在第一時間可以做到最好的調整。
3️⃣技法多元
雖然按摩槍有各種功率與按摩頭可以交互使用,但這些組合畢竟不如按摩師的雙手,能創造各種適合您狀況,獨一無二的技法。按摩槍的各種組合仍是建構在藉由震動來放鬆肌肉的基礎上,相當單一。
4️⃣效果持續
按摩槍的高效率雖然在使用後立見成效,但並無法維持太久。也許訓練藉由按摩槍前當作熱身或打開活動度,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但要做到全面的放鬆恢復(Recovery )稍嫌薄弱,這正是徒手按摩可以做到而機器不能的部分。
說到底,您是人,而非機器。種種精巧微妙,終究要藉由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信任,才能滲透到底層。我相信美感能夠療癒,我也相信有溫度的撫觸勝過冷硬的按摩槍,我相信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身心靈上能夠帶來的提升,其珍貴之處是機器永不能及的部分。
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20191028工作日誌
44歲中年男性,職業大型車司機,無運動習慣,頸椎腰椎椎間盤突出,長期飽受肩頸痠痛及睡眠問題之苦。不工作時就倒沙發滑手機。看過復健科各種按摩治療,四處尋訪能為他解決問題的高手。
肩背滿是拔罐的痕跡,由於過去過度積極處理軀幹,反而忽視的下肢因長期坐式生活造成的肌筋膜緊繃,甚至肌肉量不足的問題。
根據個案自述,一直以來尋尋覓覓可以舒緩不適的按摩,有的有效有的沒效。療程後,簡短報告觀察結果,強烈建議個案開始運動,畢竟無論感覺有效或無效的按摩,都只能處理結果,並不能改善源頭,現在感覺有效的按摩,終有一天也會漸漸無感。
自己的身體自己救。
我如此跟他說。個案夫妻兩人,帶著理解但不知道該不該接受的,茫茫然的表情離去了。
祝福你們,希望下次看到您,是幫您處理重量訓練後痠痛的肌肉。
肩背滿是拔罐的痕跡,由於過去過度積極處理軀幹,反而忽視的下肢因長期坐式生活造成的肌筋膜緊繃,甚至肌肉量不足的問題。
根據個案自述,一直以來尋尋覓覓可以舒緩不適的按摩,有的有效有的沒效。療程後,簡短報告觀察結果,強烈建議個案開始運動,畢竟無論感覺有效或無效的按摩,都只能處理結果,並不能改善源頭,現在感覺有效的按摩,終有一天也會漸漸無感。
自己的身體自己救。
我如此跟他說。個案夫妻兩人,帶著理解但不知道該不該接受的,茫茫然的表情離去了。
祝福你們,希望下次看到您,是幫您處理重量訓練後痠痛的肌肉。
2018年8月17日 星期五
【淺談按摩力道輕重】
關於按摩力道的輕重,其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每個人的身體對於重力的感受度本來就不一樣,而身體每天的狀況也都不同,按摩的力道究竟如何才是恰當,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甚至可以寫上好幾章來討論。
今天從這個層面切入,簡單的跟大家聊一聊,每個人對療程的期待。有些朋友的身體是很敏感的,又或者是不常接受按摩的,過多的痛覺會讓他的身體及心靈都緊張起來,這時如果一味的想著「透過按壓某些激痛點,讓緊繃的肌肉釋放」其實並無法達到讓身心休息的效果,可能這位個案在療程結束後,下床時小腿痠軟,全身軟綿綿,但確切來說更像被痛揍過一頓後的無力。這樣的療程,是否有讓肌肉放鬆了呢?我們不能否認,但這種偏向過度用外力介入強制改變身體狀態的方式,我個人認為不適合作為一種常態性的保養。
有些朋友對於療程的期待則恰恰相反,他全身的肌肉在一個緊繃的狀態,期待很大的力道能夠抒解肌肉的僵硬。的確習慣重力按摩手法的朋友,對於不夠重口味的按摩力道,往往會感到「不太夠」。然而這些朋友若回顧過去的按摩經驗,您是否一次比一次的需要更大力的力道,才能讓您「有感」呢?若這樣一次次的疊加下去,您的身體又能承受到何時才是極限呢?
回到原點,按摩力道無關高下好壞之分,端看的是身體的需要。有的時候,您想要的,未必是身體需要的。這個時代節奏很快,凡事都講求效率,我們漸漸忘記如何對自己溫柔,多一分寬容,也不習慣被溫柔的對待。您鞭斥著身體就像高速駕車奔馳,期待一次進廠維修馬上就能煥然一新,卻也不要忘記您是人,不是機器,需要的是更多尊重自己的感受,感覺這份感覺,當身心同步率到達100%的時候,您的實力才能完全發揮,不是嗎?
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2017心泊個案觀察報告
2017年心泊的個案總數中,規律運動族群佔有比例超過80%,其中主要組成以重量訓練(包含健美、健力、肌力體能訓練等)為首,其次為耐力型運動(包含自行車、慢跑、游泳等),其餘運動專項組成則有籃球、飛輪、舞蹈、瑜珈等。其餘約20%個案主要以久坐辦公族群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每週進行規律訓練的運動族群,部分也具有辦公族群的身份,運動族群明顯的較少有下肢水腫的問題,然而久坐對於腰部造成的勞損,卻沒有顯著的差異性,由此可知坐式生活對於現代人健康的衝擊,不可小覷。
以下羅列幾大項目,做為今年度主要的重點報告:
一、恢復與訓練同等重要
這句話在諮詢時經常苦口婆心的跟個案提醒,我也深深相信大家都打從心底理解:您的訓練目標,不管是肌肉量、肌力、體能,各方面的成長,都是藉由訓練的刺激,身體有充分休息的時間修復,進而達到超越自我的目標。
然而,知易行難,在療程室中最常聽到的傾訴就是「要是連續兩天不能進健身房我就開始焦慮」「雖然起床感到疲憊但今天應該還是可以練個OO部位」「我自己也覺得訓練完的伸展做得不夠到位」
是的,您的身體已經明明白白跟您訴說疲勞時,您卻無情的駁回這份要求,藉由看起來充滿毅力及堅持的訓練,也許可以表達您過人的意志力,並且短時間並不會感到特別的不適,也許完成訓練後的腎上腺素還會讓您帶著點兒超越自我的快感。但這種行為終歸跟集點一樣,短時間您是不會收到那份大禮,然而將眼光放遠,長期疲勞一點一滴的累積,當疲勞大於恢復,終究會將您引導上我們最不願見到的「運動傷害」。
回到原點,當您如此堅定執著的在訓練的執行時,您是否有執行同等的放鬆呢?拉筋伸展、滾筒按壓,按摩泡澡,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在執行,只是時間是否與訓練成等比?通常大家面對這問題都是報以赧然一笑。恢復並不等同什麼都不做,積極的恢復除了能幫助您的身體更快進入下一次訓練,並且能確保訓練的品質,更重要的是能避免運動傷害,導致讓您中斷訓練的遺憾發生。
二、保持彈性、過猶不及
本年度有不少個案分享,本來一週五天的訓練,到了某一階段卻呈現卡關狀態,但是透過適當的課表安排,一週三天的訓練卻很快的有了突破與進步。這其實也呼應了第一點,身體在超載的狀況下其實您也很難再多要求有什麼突破性的表現了。
一個線性的、眼光長遠的訓練課表,可以讓您不用付出過多的成本,例如訓練時間與私人行程時間競爭、訓練後過度疲勞影響生活品質、乃至於運動傷害造成的其他損失。這並非提倡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是希望透過一個眼光放長放遠的想像,將您的生活與訓練有更融洽的結合,我相信每一位熱愛運動的朋友,都會希望未來的十年甚至幾十年,都能持續的樂在運動並且享受生活,所以不必為一時間生活中其他行程干擾到課表而焦慮,慢慢來,我們有的是時間。
三、正確方向大於埋頭猛練
努力毫無疑問是一種美德,但在努力之前我們要先看看前進的方向是否正確。埋頭猛練可以很感人但不一定會帶我們前往對的地方。套用在訓練上來說,首先您要清楚您的訓練目標,藉由清楚的目標才能制訂適當的訓練計畫,並且在執行時時檢測計畫是否能一步步帶領您完成階段性的目標。回到第二點,我們是充滿彈性而非一成不變的,隨時視自己的狀況調整,才會是一個聰明的作法。
關於這一點,雖然現今網路資訊便利,請教專業永遠不會是讓您虧本的作法。本年度有幾例因為訓練時角度問題導致胸背失衡的個案,經過調整後漸漸恢復平衡,在此先恭喜他們,其中不乏「要是早點知道正確的訓練方法,就不需要多走這一遭」的喟嘆。事實證明,埋頭刻苦的猛練並不會帶來較高的CP質。
四、問題總是會發生
完美的身體不存在。透過二元分類法來看待我們的身體,是不適切也不公平的。「有問題」的跟「沒有問題」的身體,其實都不存在。每一個呼吸、每一分鐘的新陳代謝,都讓這一分鐘的您跟上一分鐘的您組成不盡相同,沒有永遠的顛峰狀態,同樣的,也不會有永久的低潮。
您有專業的教練指導、您努力執行自主訓練,注意每一個小細節,但有一天問題就是發生了,這著實讓人感到挫敗。有時找得出原因,有時甚至連原因都很稀微,It just happened.
換個角度來看,透過問題其實是一個更深入瞭解自己、與身體對話的機會,疼痛與不適讓你有更多機會與自己的身體同在,同時也有了一個向內觀照的機緣,透過不同面向的觀察與詮釋,危機未必不是一個成長與突破的轉機。
五、身心交互影響
身體是工具、是容器、是結果,還是原因?
所有的身體工作到最後無可迴避的都要面對這扇大門。
面對這個問題並不代表要從科學走向玄學,從有形走向形上。在2017年的觀察中,健身的族群雖然很能同意「感受度」這個詞彙,但這個理解建立在訓練時「肌肉的感受度」,然而有些更細微的、向內的觀察,在健身這一個區塊可能因為外在的干擾而薄弱了。
如果您同意瑜珈、太極、舞蹈,具有某些「向內」、「柔軟」的特質,我深深相信重量訓練同樣可以帶領我們向內觀照。只是有時,健身房中那些重節奏的音樂、補充品裡面太濃的咖啡因,就像不停的風吹皺一池春水,心很難沈靜下來,看清水面下的東西。
身心從來就不是各自運作,瞭解到這一點,未來無論各個形式的身體工作或者運動產業,「全人療癒」勢必是殊途同歸。
六、自己的身體自己救
您帶著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前來,期待在離開時有所改善。療程後,也許有著讓您驚喜的改變,又或許讓您失望了。心泊也許不是您尋求療癒的第一站,只是旅途中一個停泊的小港灣,如果您之前有過許多追求療癒的經驗,而在這發生了美好的轉變,那也只是因緣俱足,水到渠成。若您在此找不到滿意的答案,決定揚帆前往下一段旅程,心泊送上衷心的祝福,希望您的未來一帆風順。
所有的療癒不可能在一夕之間發生,但若能參與其中醞釀的角色,成功不必在我。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最瞭解您身體的人,其實就是您自己,透過專業的協助可以幫助您更快找出問題,但恢復整體平衡的路上,絕對少不了您自己的努力。
對於心泊而言2017是從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走向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一年。手法化繁為簡,力道由剛轉柔,如果出發的目標是幫助個案恢復平衡,那麼強求個案達到「某個標準」,無疑是一種傲慢和自我中心。尊重每一位個案的獨特性,以及在這樣的身體表現背後,也許連個案本身都尚未察覺身體「暫時得如此」的委屈,給予深深的同理,我想這才是儀器永遠無法取代的,那一份來自人與人之間連結的溫暖與支持。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個案紀錄—健身工廠中和廠教練鄧福輝Wendt
Wendt第一次和Winne相遇,是Winnie在健身工廠訓練時,Wendt正因教練開會前背痛無法解決而苦惱,當下Wnnie先簡單的幫他舒緩背部不適。當Wendt到心泊諮詢時,才瞭解到Wendt因為一年半前脊椎L4.L5開刀,休息至今年7月才開始恢復訓練,但下背仍然容易緊繃痠痛、左側旋轉肌也因教學中突然承接學員因力竭滑下的槓鈴造成拉傷,至今無法引體向上,並且在角度上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實際進入療程中,Winnie最擔心的其實是手術過後留下的筋膜疤痕。實際檢測發現L4.L5處表淺筋膜沒有嚴重的沾黏,但附近的多裂肌依然有很多可以放鬆處理的空間,Winnie當下就將這部分列為日後療程中處理的重點項目之一。Wendt日後大約以每三週一次的頻率來心泊進行保養,在第三次保養後沒多久,就收到Wendt傳來可以輕鬆做到引體向上的好消息,而在前幾次療程中,由於前側和後側張力不對等造成的肩胛骨上旋,也在最近一次的療程中有明顯的改善。
最令Winnie感到開心的是,在這幾次療程中Wendt開始恢復訓練後的進步相當明顯,每次療程都可以明顯感受出肌肉的成長,也許本人每天在鏡子前看不出變化,但Winnie的手摸下去可是騙不了人的!
其實在心泊有許多脊椎開刀後的個案,在療程後動作角度都有明顯的進步,當然個案本身的痠痛不適也有明顯的改善。脊椎開刀後徵詢醫師許可,其實適當的按摩可以幫助您恢復得更好更快。心泊的療程是藉由鬆動軟組織的方式幫助身體回復平衡狀態,在療程前可以充分溝通您對療程的期待(舒適度或效果),療程中當然您可以隨時反應調整力道的需求,療程後回家勤做居家保養,這樣一個療程的CP質才能達到最高,效果維持最久並且進步明顯。
Wendt過去曾是2015年大專盃85-第四名,雖然中間因傷休息,但仍然致力教學。Wendt不但是一位認真與幽默兼具的教練,他所帶領的學生都有顯著的成長與進步。教練與學員一樣都是一步一腳印的進步與成長,而我相信一位走過復健路途的教練,更會知道要怎樣用科學的方式帶領以及保護他的學生。展望2018,祝福Wendt在訓練與賽事上都有美好成績:)
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個案記錄171017台灣選手林添進(香港奧林匹亞賽前一週)
一個人願意為了成功付出多少,是取決於他對於達成目標的渴望,還是過人的意志力?
17號一早雷恩來到心泊,正是剛剛值完夜班。8月底才剛剛比完德州州立健美賽,在身體幾乎沒有時間休息的情況下,雷恩為了十月底的香港奧林匹亞賽,很快的又投入了備賽狀態。
這次備賽期間最為艱辛的,就是體重控制。雷恩提到,身體質量每一年都在增加,賽前的減重相對的也越來越不容易。加上雷恩平日又身有正職工作,並且還要進修,各種忙碌加總起來,每次都讓Winnie聽得目瞪口呆。儘管雷恩在時間管理上有著驚人的效率,但在如此精實的時間表下,身體的確少了點喘息的空間,而身體感受到壓力產生的腎上腺皮質醇,對於減重也是一道阻礙。
雖然雷恩體重降得辛苦,這次來心泊時體重約83.5,體脂率約8%,整體肌肉線條已經可以作為人體表面解剖,每一條肌肉束與肌絲都非常明顯。這次療程中,主要處理下肢以及背部的緊繃。由於賽前飲食控制,加上有氧運動大量使用腿部肌肉,無論在腓腸肌、比目魚肌或是小腿前側的脛前肌,都累積不少疲勞,其中又以電解質不平衡造成的筋膜緊繃最為棘手。考慮到上述情況,以及雷恩這次因登山不慎打滑右腳踝尚有扭傷未癒,這次處理手法以大面積、放慢速度為主要方向。對於疲憊的身體,更是要特別集中精神感受回饋,按摩是一種雙向的交流,而並非一味的把認為對個案好的東西強加在對方身上。考慮到個案的身心狀態,幫助個案回到自己的平衡狀態,才是療程要達到的目標
一個人願意為了成功付出多少,是取決於他對於達成目標的渴望,還是過人的意志力?
我想以上兩者都必須兼具,而且還要具備過人的耐力及毅力。聊到比賽,雷恩說:「這是一場持久戰,只好一次、兩次,不能算好,而是要看能不能一直好下去。」
翻開雷恩自2011開始的輝煌賽事成績,關於耐力一切不諭自明,祝福雷恩10月底在香港,能夠超越自己,獲得屬於自己的榮耀!
訂閱:
意見 (Atom)

